歡迎來到中山普納斯能源公司官網(wǎng)!
一、引言
隨著應用需求的不斷提高,對鋰電池電芯的容量要求也日益增加,增大電芯直徑成為提升容量的一種常見方式。電芯直徑過大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,深入探究其直徑過大的原因,對于優(yōu)化鋰電池性能、推動行業(yè)發(fā)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二、生產工藝限制
(一)卷繞工藝的空間利用率與變形問題
目前,主流的卷繞工藝是電芯制造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但存在天然的結構限制。
1. 內部空間利用率問題
卷繞過程中,極片與隔膜需通過卷針連續(xù)纏繞,形成“多層疊加”的結構。由于卷針的彎折區(qū)域(如方形卷針的邊角)和焊接區(qū)域(極耳連接處)無法完全填充活性材料,導致內部空間利用率較低。為了補償容量損失,就需要增大電芯直徑以容納更多極片,從而提高電芯的整體容量。
2. 極片變形問題
卷繞后的電芯需通過抽針(卷針退出)完成定型,但卷針形狀(如扁菱形)會導致極片張力波動(線速度變化可達 10 倍以上),引發(fā)“S”變形(極片扭曲)或內部褶皺。為避免這些問題,需適當增大直徑以降低張力對邊緣的影響,保證極片的完整性和電芯的性能。
三、材料特性
(一)膨脹與熱失控風險
1. 電極膨脹
充電過程中,SEI 膜(固體電解質界面膜)形成會產生氣體,同時電極材料(如石墨、硅基材料)因鋰離子嵌入會發(fā)生晶格膨脹。方形電芯的平面結構耐壓能力弱,直徑增大時,殼壁承受的應力更大,導致鼓脹加劇。這不僅影響電芯的外觀和尺寸穩(wěn)定性,還可能對電芯的性能和安全性產生不利影響。
2. 熱管理挑戰(zhàn)
大直徑電芯的內部熱阻增加,充放電時熱量難以擴散,導致內部溫差擴大(如頂部與底部溫差可達 5 - 10℃)。溫度不均會加速電極材料老化,同時增大熱失控風險(熱失控時氣體排出路徑延長,壓力累積更快)。熱管理問題成為限制電芯直徑進一步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四、安全與結構設計
(一)極片對齊與隔膜完整性
大直徑電芯的卷繞層數(shù)更多,極片與隔膜的對齊精度要求更高。若張力控制不當,易出現(xiàn)極片偏移、隔膜褶皺,導致正負極直接接觸(短路)。短路是鋰電池安全的重大隱患,可能引發(fā)熱失控、起火甚至爆炸等嚴重后果,因此對極片對齊和隔膜完整性的要求限制了電芯直徑的擴大。
(二)熱失控防護
電芯直徑增大時,熱失控排氣路徑(從內部到外殼的距離)變長,高溫氣體無法及時排出,會加劇內部壓力累積,增加爆炸風險。為了保證電芯的安全性,需要在熱失控防護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,但這也對電芯直徑的增大形成了一定的制約。
五、設備與工藝適配性
(一)卷針與張力控制的局限性
1. 卷針形狀限制
圓形卷針會導致極耳變形,扁菱形卷針需通過變張力卷繞(張力隨層數(shù)增加而減小)或變轉速卷繞(線速度波動降低)來減少變形。但這些工藝調整需犧牲部分生產效率,且對大直徑電芯的適配性仍有限。不同形狀的卷針對電芯直徑的擴大存在一定的阻礙作用。
2. 設備精度要求
大直徑電芯的卷繞需要更高的張力控制精度(誤差需小于±5%)和卷針同心度(偏差需小于 0.1mm),現(xiàn)有設備的精度限制了電芯直徑的進一步擴大。設備精度成為制約電芯直徑增大的硬件因素。
六、性能需求
(一)容量與功率的平衡
1. 容量提升需求
為滿足儲能、動力電池等領域的高容量需求(如 500Ah +、600Ah + 電芯),需增大電芯直徑以容納更多活性材料。但直徑增大時,電子遷移路徑(從極片邊緣到極耳的距離)變長,導致內阻增加(效率下降約 2 - 5%),需通過全極耳設計(縮短電流路徑)彌補。在追求高容量的同時,需要解決內阻增加帶來的效率問題。
2. 功率性能限制
大直徑電芯的倍率性能(快充/快放能力)會下降,因內部離子擴散距離增加。為平衡容量與功率,需優(yōu)化極片材料(如高倍率石墨)或結構(如多極耳設計),但這也會增加制造難度。容量和功率之間的平衡問題是導致電芯直徑增大面臨挑戰(zhàn)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七、總結
鋰電池電芯直徑過大是生產工藝限制、材料特性、安全設計、設備適配及性能需求共同作用的結果。盡管增大直徑可提升容量,但需解決變形、熱管理、安全及功率性能等問題。